您现在的位置:内容 >> > 新开传奇网站 >> 锅巴里面的往事 >> 正文

锅巴里面的往事

作者:admin 日期:2015-12-26 15:14:16 人气: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一文的开篇中提到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是为焦屑,可见焦屑留在汪曾祺心中的印象有多深刻。

  家乡和汪曾祺的故乡高邮一样,属水稻产区,也是“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的,也会把攒够的锅巴磨成粉,忙时用开水冲泡着吃,只是我们将之称为锅巴粉,似乎更直截了当。我更喜欢吃没有磨成粉的锅巴,别有滋味。

  稻区,煮饭用的是稻草,煮开之后停止加热,让饭在锅里闷熟。饭熟后,母亲会吩咐我再加两把稻草燎一下,这样锅底会结一层好锅巴。吃完饭,留在锅底的锅巴还不脆,母亲把锅盖掀开一点缝隙,在锅底再加点草烧一会儿,闭着,不长时间,锅巴就金黄香脆。我常不等起锅,就掰一点锅巴干吃,特香。

  上初中,家离学校远,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来不及,母亲就用搪瓷缸装满锅巴,加点猪油、酱油和盐,让我带到学校泡着吃,算午餐。天凉的时候,母亲会加一些菜在里面,这样泡起来就更好吃了。泡的锅巴不够硬脆,但焦香浓郁,对正长身体的我来说,美味方便,又耐饿。

  那时的生活压力大,父亲忙进忙出,一刻也不得闲。忙的时候,父亲吃饭也常将就着,泡一碗锅巴充饥。这样,家里的锅巴就不够我们吃了。外公外婆每天会将烘好的锅巴用米袋装好,积攒起来。积下满满一袋子,我们去的时候,就让我们顺便带回家,以备不时之需。一袋一袋的锅巴,硬硬实实,填充了我们曾经忙碌而又饥饿的时光。

  平时,我也爱吃锅巴。吃饭时,常趁父母不注意,在盛饭时用锅铲将饭拨拉到一边,铲锅巴吃。锅底新结的锅巴,绵实且香脆,倒上点菜汤、肉汤一拌,足够撩起我的食欲,饱餐一顿。父母知道我的坏习惯,在我出门做客的时候,常不忘叮嘱我说,出门做客,不比在家里随意,千万不能铲人家的锅巴吃。在家乡,做客时铲人家的锅巴吃,等于说客人家余米不多,待客不周,很伤主人面子的事情。那时我小,是不敢如此造次的。

  而有一种场合却不需要顾虑那么多,那就是吃大锅饭。记得有一年去歙县实习,我们住在山里农家,每次吃饭都用大盆装饭上桌,一看,没有锅巴,我趁同学们忙着盛饭,拿起空碗直奔厨房。山里人煮饭用木柴,锅巴自然更好,有米的焦香和酥脆。盛一碗锅巴,浇点菜汤,佐以腌的小萝卜和酸菜,吃得特带劲。

  同学们见此,纷纷仿效,锅巴就不够吃了。想吃锅巴,得另外想辙。于是,我们就故意在外面闲逛,等饭点早过了,再溜达回去,脸上还得装出一副无辜相。山里人善良,见不得我们这样,总会将家里存着的锅巴拿出来,泡给我们吃,算是开了小灶,也很解馋。

  现在,吃锅巴的机会少了,但想起来仍会口舌生津,可我不会再刻意去泡一碗锅巴来吃。毕竟,难忘的美食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时过境迁,那些被自己深刻记忆的寻常食物,是经不起你再去回味的。

  父亲对锅巴的喜爱仍然执著,他每天仍将电饭锅上粘的一层薄薄的米饭烘成锅巴留着,那样的薄脆。回家看父母,我也会顺手抓一点锅巴放在嘴里嚼嚼。和别的零食比,锅巴土得掉渣,除我和父亲外,家里很少人有问津。

  如今,街上多的是“家乡锅巴”“土锅巴”之类的锅巴卖,油炸调味之后的锅巴,确是香酥可口,但与我的舌尖记忆已相去甚远。即使是同样的锅巴,怕也没有当年那样美好的滋味了,可能是情境不同,也可能是自己的心境不同了,对美味的感受和理解自然也不一样了。



对于复制转载文章申明:为了尊重著作人的成果,复制本文内容请带上来路地址,www.shunlow.com 谢谢!
网站首页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www.shunlo.com(视频频道) 友情连接QQ: admin@shunlow.com 网址: www.shunlo.com  页面执行时间14.1563秒 查询数据库26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