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容 >> > 传奇私服发布网 >> 受满招损,谦受益 >> 正文

受满招损,谦受益

作者:admin 日期:2016-6-30 11:39:15 人气:

 由于小时候糖吃多了,所以我的牙齿不是很好,有颗智慧牙已经被蛀了一个小洞,吃东西常常都被塞着,感觉很不舒服。成年后,我懂得爱护牙齿了,可是已经迟了,每次吃东西后都要漱口。

  最近三华李上市了,酸酸爽爽的,我很喜欢吃。可是每次吃过之后,那个牙洞总会塞些果碎渣,漱口也很难把它清理干净,不得不借助牙签来解决问题。这天在户外,我吃了三华李之后,怎么也找不到牙签,没办法只得一次又一次漱口。每次我都接满一口水,然后“咕噜咕噜”地使劲想把果渣弄出来,如此三番四次,但就是弄不出来。不知怎地,再次对着水龙头准备接水的时候,脑海忽然冒出一个句子“满招损,谦受益”。我忽然明白了我不能把口漱干净的原因。受到它的启发,我试着接了一小口水,然后快速地“咕噜咕噜”,结果不用费劲,果渣就弄出来了。原来水过满,而口腔的空间又有限,所以水在口腔的循环是有限的。 

  感谢“满招损,谦受益”,原来它不只是做学问的态度,还是生活的智慧。

  这让我想起了曾祖父,他一直习惯用碗喝酒,午、晚饭都要喝,但是曾祖父每次喝酒都很有风度、量力而行。每天父亲给曾祖父倒一小碗酒,曾祖父不想喝了就会让父亲把酒给倒了,他从不勉强自己喝多少吃多少,自我感觉七分饱就放下碗筷。正是因为曾祖父懂得自律,懂得过犹而不及,懂得满招损,所以尽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他仍然活了107岁的高寿。

  我也想起去朋友家的事情来。那天我到朋友家,见着她的孩子,为了和孩子套近乎,我说:“小玉(化名)很棒哦,听说你经常帮妈妈洗碗。”谁知我话音刚落,朋友就接话说:“什么呀?就是发朋友圈那一次,之后都没有了。”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初中学过王安石写的《伤仲永》,文中的仲永5岁能诗文,其父大喜,“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结果十多年后,仲永“泯然众人矣”。这是谁之过呢?或许是因其父不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就如当下的一些家长,时常在朋友圈晒一些相片,如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给父母洗一次脚、做几次力所能及的家事,某次考试得了一百分,得了一等奖,或者画了一幅画或者参加了一些表演等。这些做法与仲永父亲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呢?孩子孝敬父母是应该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应该的;学习是其自身的责任,努力进取是应该的;记录它留作回忆也是应该的,但是晒之于朋友圈,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妥帖。这无形中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思想:原来做事情是为了取悦别人。因此而变得功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更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须知“满招损,谦受益”,它也是教养孩子之道。没有谁知道自己十几年之后是怎么样的,唯有坚持筑梦,唯有持之以恒。

  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有两位高龄智者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位是中国无人机之父范绪箕先生,90岁还在编写教材,100岁仍在辅导学生做科研;另一位是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真正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把毕生的知识都化作墨香,才情一生。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两位先生都有丰满的人生,各自挑战了人类从事科研、文学年龄的极限,在人生路上他们懂得什么是满,什么时候该谦,尽管成就显著,但却为人低调谦虚,淡泊名利,所以他们活得坦荡,活得令人敬重,他们不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对于复制转载文章申明:为了尊重著作人的成果,复制本文内容请带上来路地址,www.shunlow.com 谢谢!
网站首页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www.shunlo.com(视频频道) 友情连接QQ: admin@shunlow.com 网址: www.shunlo.com  页面执行时间33.9219秒 查询数据库62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