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容 >> > 传奇sf >> 还曾记得小镇年味不 >> 正文

还曾记得小镇年味不

作者:admin 日期:2016-3-28 11:04:40 人气:
    过年的时候 易江波摄
    腊月二十四那天 ,虽然没有刮风下雨 ,但天气仍然阴冷。早餐过后不久 ,村活动室前面的场坪里就热闹起来了。原来是今天村里领导组织从各地退休回家的有书法功底的干部职工给乡亲们写春联。你看 ,尹处长来了 ,单科长来了 ,刘董事也来了。他们有的退休后一直住在村子里 ,有的则是刚从外地回来过年的。但不管什么情况 ,据村长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 ,就是喜欢书法。
    村长在场坪里摆的一溜桌前 ,搁上几个白瓷碗,倒 上“天一阁”的墨汁 ,写手们刚站好位置 ,要求写对联的人们就围了上了。有人喜欢尹处长的行书 ,有的喜欢单科长的魏碑 ,有的则喜欢刘董事的隶书。有的喊:给我来一副老对联“爆竹一声除旧岁 ,桃符万户更新春。”有的则要一 副“党恩泽四海 ,政德润九州。”有的家里是开铺面做生意的则要求来一副“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还有的想到今年是猴年 ,应该写一副与猴有关的 ,于是就来一副:辞旧岁三阳开泰 ,迎新春六猴送安。”要对联的把桌子围得水泄不通 ,叫喊声不绝于耳 ,写手们兴致也就更高了 ,他们顾不上叽叽喳喳的议论 ,斤斤计较的是笔下的“一点如桃 ,一撇如刀……”。
    虽然今天写对联的纸墨由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邓经理无偿提供 ,但是 ,来要对联的 ,一般也只一副 ,主要是来沾点喜气 ,讨点年味。
    到下午的时间 ,小镇的街上都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有的还在门口早早挂起了灯笼 ,灯笼和对联相互映衬 ,使小镇的红色更浓 、更亮— — — 雪峰山下的这个小镇早早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看着现在这个小镇气势恢宏 ,红红火火 ,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 ,这里还是荒毛之地 ,卫星地图上叫茨门口 ,一平方公里之内总共只有相距50米左右的两户人家 ,一家姓易 ,一家姓段。住的是木房 ,烧的是柴火 ,点的是油灯。传说“年”是一种猛兽 ,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出来滋生祸乱 ,所以 ,年三十晚上 ,必须生火驱赶 ,三十晚上生火的习俗也就在这两家流传。其实 ,这两家靠近一座大石山 ,山上狐狸 、黄鼠狼 、野猫多的是 ,平时 ,特别是年三十晚上闻到了肉的香味 ,窜进屋子里来偷食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年三十晚上在廊檐下生一堆柴火驱赶野兽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 ,也许这里是三岔路口的原因 ,来这里建房的人家越来越多了 ,而且是别墅式的 ,也就有了小镇模样。过年了 ,家家户户在廊檐下生起了篝火 ,所 谓“大年三十的火 ,正月十五的灯”这种正宗年味的习俗也随之流传下来了。
    眼下 ,在外面当老板的回来了 ,打工的回来了 ,学生放假了 ,小镇热闹了。前年小镇电网改造,几乎家家都安装了空调 ,有的也买了电烤火桌 ,但是 ,在春寒料峭的年三十下午 ,大家就迫不及待像过去那样 ,在自家门口烧柴火烤火。那空调虽能抵御寒冷 ,但让人沉闷;那烤火桌能让人脚手解冻,但绝对不能让人过瘾。只有柴火 ,那种气势 ,那种温度 ,那种色彩 ,让人大度 ,让人神精气爽。一户人家在檐下烧了火 ,有时左邻右舍的几家都围了过来 ,这样好 ,大家拱手 ,在此见过 ,互相祝福 ,提前拜年了。脚烤热了 ,身上考热了 ,手不冷了。至于烧火用的柴 ,那就多了去了 ,这一溜房子都是新修的 ,修房子的废模废架 、榫头木片 ,哪家不是一大堆 、一大捆的?火堆旁边的小圆盘桌上再摆点瓜子花生 、红姜老蒜 ,大家磕着瓜子 ,把壳吐进火焰里,省得等一下打扫卫生 ,磕得腻了 ,顺便捏一个陈醋腌的蒜头来改改口味。人聚拢来了 ,话匣子打开了:世界石油降价 、中东IS作乱;习近平治党 、王岐山反腐 ,五洲风云 ,四海波涛似乎都聚集到了这个火堆的面前。
    这样的围火聚谈 ,小镇里常常出现。但只有年三十下午 ,坐的人最多 ,烧的火最旺 ,气氛最热烈,年味也就越浓。
    平时。村头的菜园里只有几个老太婆在侍弄,栽苗 、浇水自不必说 ,扯个萝卜 、弄篼白菜也只见他们匆忙的身影。这几天不同了 ,菜园里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女性 ,他们是刚从外地回来的媳妇。回来时还是头卷乌云 、白领黑衫 、高跟皮鞋 ,是典型的高层白领 ,雍容华贵;现在却是发髻上挽 、脚穿波鞋 ,胸挂一件豆浆花布的围裙 ,两手套上防水的袖套 ,一副村姑的打扮。他们在菜地里徘徊 ,寻找韭黄 、芫荽(香菜)、芹菜和葱蒜。他们要趁过年的机会 ,完成一次由单位领导到家庭媳妇的角色转变。原来的张总 、李总 ,现在变成了桂花 、兰秀 ,原来拿智能手机、操纵键盘的手 ,现在拿起了菜刀 、锅铲 ,父母累了一年了 ,也该歇息一下了 ,她们要亲手操办一顿年饭,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年三十晚的夜幕刚刚降临 ,小镇的花炮就冲天而起 ,接着整个镇的空气中就飘出了菜油的香味— — — 那是各家各户在泡米花了。米花是这个小镇过年时的必需品 ,以扶冲米花最为正宗。因为它上层为红色 ,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因为是圆形 ,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因为它由糯米做成 ,放进油锅里突然膨化 ,象征人财双发……所以小镇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就是要讨一个好彩头 ,讨一种吉利 ,讨一种喜气。于是各家主妇这时候都使出浑身解数 ,把米花泡得圆圆泛泛 ,松松脆脆。把先出锅的三个用碟子装好 ,恭恭敬敬地放到灯烛齐明 、香烟缭绕的神龛上 ,让先祖 、神明歆享 ,以期降幅明堂 ,庇佑子孙。
    户外的花炮呼啸冲上了夜空 ,把小镇的上空打扮的五彩斑斓 ,分外亮丽;屋内 ,家家灯红酒绿,暖意融融。它搅浓了小镇的年味 ,这年味似乎既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又渗进了现代文化的某些精髓。



对于复制转载文章申明:为了尊重著作人的成果,复制本文内容请带上来路地址,www.shunlow.com 谢谢!
网站首页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www.shunlo.com(视频频道) 友情连接QQ: admin@shunlow.com 网址: www.shunlo.com  页面执行时间27.0313秒 查询数据库5026次